欢迎下载思想家app!
扫描二维码下载
儆告(一)
借外债筑路、开矿、及种种实业,为今日时论所不许。虽然,果得忠实强干之人董其事,或可为也。若夫行政经费,练兵经费,则万无以外债为之之理。而去年维持市面,则借洋债。各省亏空,名虽非洋债,而实则借洋债。并闻长芦盐务,亦借洋债,某某银行,亦借洋债。其他如是者,尚不知凡几。以前则已矣,来年又复如何?此事实吾国根本上最可虑之事。若长此终古,不大为改弦而更张之,其势即成全国破产之现象,为状甚惨。吾知闻此者,必大诟借外债之人,虽然,无从归咎也,其积渐逼迫以至此者,千绪万端,不可殚究。假使政府及预闻政事之人,不急从救急上着想,而犹欲百道并进,顾此徇彼,则吾国之亡,计日可待。然则如何而可?曰宜移缓就急;曰宜将门面事全行芟除;曰宜思毒蛇螫手、壮士断腕之理。否则此方营营,而彼已倾覆,将可奈何?
(载《刍言报》宣统三年正月十一日,《汪穰卿遗著》收录)
引用
复制并粘贴一种已设定好的引用格式.